學/協會是國內醫藥界重要團體,理事長身為其中的最高意見領袖,是凝聚醫界共識的關鍵人物。元氣醫聲頻道之「理事長講堂」系列節目,透過醫藥記者採訪各大學/協會理事長、榮譽理事長等,帶領聽眾認識學/協會工作內容與疾病最新趨勢。
本集來賓:彭忠衎/中華民國高壓暨海底醫學會理事長
本集重點:
秋高氣爽,不少人選擇到海邊進行水域活動,其中潛水更是一大熱門,自由潛水、水肺潛水各有趣味,但隨著潛水深度改變的壓力,也會對人體造成影響,像是上升速度太快,可能會發生俗稱潛水夫病的減壓病,此時就要依靠高壓氧治療。
究竟哪些人其實不適合潛水?什麼是潛水夫病?要如何預防、治療?原來高壓氧治療也能治療其他疾病?本集節目榮幸邀請到中華民國高壓暨海底醫學會理事長、三軍總醫院行政副院長彭忠衎,來為我們說明潛水的注意事項,希望大家快快樂樂出門、平平安安回家!
完整報導:https://health.udn.com/health/story/122416/8300532
重點時間軸
02:37:哪些人不適合潛水?潛水前最好先做「這件事」
12:12:潛水太開心,反而有危險?水肺潛水容易有潛水夫病!
21:48:潛水夫病患再次下潛、只打止痛針和類固醇,恐會加重病情
24:30:高壓氧也可治療糖尿病足、創傷、嚴重貧血、放射線病患?
37:20:不同疾病所需的高壓氧治療不同,不是越多氧越好
40:05:本集精華大公開!醫師揭潛水6大注意事項
彭忠衎小檔案
現職:
中華民國高壓暨海底醫學會理事長
三軍總醫院行政副院長
三軍總醫院高壓氧治療中心主治醫師
三軍總醫院睡眠中心主治醫師
經歷:
三軍總醫院內科部主任
三軍總醫院胸腔內科主任
軍醫局醫計處副處長
學歷:
美國杜克大學博士後研究
國防醫學院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
國防醫學院醫學士
聯合報健康事業部
製作人:韋麗文
主持人:周佩怡
音訊剪輯:陳函
腳本撰寫:周佩怡
音訊錄製:張羽萱
特別感謝:中華民國高壓暨海底醫學會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/comments
本集來賓:蔡文鐘/台灣復健醫學會理事長
本集重點:
運動時腳扭傷,或肩膀扭傷,需要冰敷嗎?或者要怎麼處理比較好?受傷冰敷的原理又是甚麼?現在最新觀念又有哪些?
在這次節目中,台灣復健醫學會理事長蔡文鐘將分享運動傷害處理最新觀念,大家要記得,冰敷可不是萬靈丹喲!
完整報導:https://health.udn.com/health/story/123161/8255009
重點時間軸
03:20:運動受傷了,不是不痛了就沒事
05:50:運動後沒冷卻,竟連心臟都有事
08:30:受傷痊癒,為何天氣變會不舒服?
10:30:運動受傷好不了,痛點竟在這裡
15:00:最近常聽到的PRP,原理是這樣
蔡文鐘小檔案
現職:
台灣復健醫學會理事長
桃園長庚醫院副院長
經歷:
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系主任
長庚大學醫學院教授
學歷:
高雄醫學大學醫學士
長庚大學醫學博士
聯合報健康事業部
製作人:韋麗文
主持人:蘇湘雲
音訊剪輯:蘇湘雲
腳本撰寫:蘇湘雲
音訊錄製:周佩怡
特別感謝:台灣復健醫學會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/comments
本集來賓:吳佳慧/社團法人台灣音樂治療學會理事長、輔仁大學音樂系專案助理教授
本集重點:
「登鄧登,登鄧登…」聽到這首歌的開頭,大家能不能猜出來是哪首歌?大家一定不知道,這樣的一首歌,透過七彩手鐘,還有音樂治療師的引導、課程設計,竟可以幫助過動的孩子、容易分心的大人集中注意力、專注力,非常Amazing !
這次,我們邀請到社團法人台灣音樂治療學會理事長吳佳慧,不只七彩手鐘,吳老師也帶來波浪鼓、音片鼓,音樂治療都有機會用到,這次節目,還有我們即興創作的「原創音樂」,一起聽聽看!
完整報導:https://health.udn.com/health/story/123161/8196054
重點時間軸
01:35:古早帶動唱,是不是音樂治療?
07:50:波浪鼓,竟帶來頓悟人生的力量
12:50:Colorful音片鼓,激起感官新刺激
18:25:手搖鐘引入音樂治療,超好玩der
23:50:一指神功+AI,就可以即興創作
吳佳慧小檔案
現職:
社團法人台灣音樂治療學會理事長
輔仁大學音樂系專案助理教授
經歷:
兒童發展中心、社會福利機構、教學醫院精神科音樂治療師
特約心理諮商師
學歷:
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博士
美國Immaculata University音樂治療碩士
輔仁大學音樂學系學士
聯合報健康事業部
製作人:韋麗文
主持人:蘇湘雲
音訊剪輯:蘇湘雲
腳本撰寫:蘇湘雲
音訊錄製:周佩怡
特別感謝:社團法人台灣音樂治療學會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/comments
本集來賓:婁培人/台大醫院副院長、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
本集重點:
HPV(人類乳突病毒)是個魔王級病毒,會造成「六癌一病」,包括女性的子宮頸癌、陰道癌、外陰癌及男性居多的頭頸癌之一的口咽癌、肛門癌、陰莖癌等六癌及菜花生殖器疣一病,子宮頸癌因篩檢政策奏效早已跌出十大癌症,取而代之的是口咽癌,發生率正快速上升。台大醫院副院長、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婁培人指出,國外口咽癌患者有9成都是HPV感染造成,台灣約3到5成,感染者也與以前頭頸癌以藍領勞工階層不同,開始出現白領社經地位高的族群,發展趨勢與歐美相同。
本集榮幸邀請到婁培人理事長,來為我們說明趨勢背後的原因,早期打好HPV疫苗,才可以完整保護我們的下一代!
完整報導:https://health.udn.com/health/story/123161/8090650
重點時間軸
02:04:HPV到底是什麼樣的大魔王病毒?
05:47:健康成年人口水,竟然就帶有hpv病毒?
13:01:男性感染HPV要小心,竟只有一成男性能在感染後兩年內產生抗體
19:47:HPV施打安全嗎?原來日本國家是這樣。
22:39:罹患口咽癌別擔心,趁早打疫苗更重要。
婁培人小檔案
現職:
台大醫院副院長
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
經歷:
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綜合診療部主任
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耳鼻喉部頭頸外科主任
英國倫敦大學國家醫學雷射中心資深榮譽研究員
學歷:
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解剖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博士
聯合報健康事業部
製作人:韋麗文
主持人:蔡怡真
音訊剪輯:陳函
腳本撰寫:蔡怡真
音訊錄製:張羽萱
特別感謝:台大醫院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/comments
★珍惜生命,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,可撥打安心專線:1925|生命線協談專線:1995|張老師專線:1980
本集來賓:王仁邦/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、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理事長
本集重點:
職場上,不只要承擔來自高層的壓力、領導下屬的衝突。在家中,面對照顧長輩、青春期兒女的叛逆、妻子的抱怨,中年人是典型三明治族。
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、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理事長王仁邦表示,中年男性通常都到最後一刻,或是老後才求助心理資源,根據衛福部最新112年死因統計,45至64歲中壯年自殺人數1345人、佔35%,位居第一,再者是25至44歲青壯年1139人、29.2%,向來都是高風險族群的老人卻不升反降,到底是怎麼一回事?
本集榮幸邀請到王仁邦理事長,來為我們說明趨勢背後的原因,面對心理困擾時,又該如何解決呢?
完整報導:
重點時間軸
0:58:自殺率上升!哪些人是高風險族群?
4:40:老人自殺率下降的3個原因?原來跟疫情有關!?
10:39:中壯年男性多為三明治族群,卻不願對外傾訴
17:43:有福了!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擬擴至44歲
23:10:深受情緒困擾?專家建議3步驟拆彈!
王仁邦小檔案
現職:
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
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理事長
經歷:
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主治醫師
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兼任主治醫師
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主治醫師
學歷:
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碩士與訪問醫師
英國塔維史塔克家庭治療與精神分析訓練
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博士、醫學士
聯合報健康事業部
製作人:韋麗文
主持人:周佩怡
音訊剪輯:陳函
腳本撰寫:周佩怡
音訊錄製:許凱婷
特別感謝:台灣精神醫學會、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/comments
本集來賓:張文震/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理事長
本集重點:
《再生醫療法》和《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》雙法,都在今年6月4日三讀通過,為缺乏治療方法、現有治療方式效果不佳的急重症病患,帶來了新的曙光。
但「細胞療法」究竟是什麼?是急重症病患的最新曙光嗎?本集榮幸邀請到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理事長張文震介紹細胞療法,以及適用於哪些類型的患者?
完整報導:https://health.udn.com/health/story/123161/8045676
重點時間軸
02:15:再生醫療法是什麼?
14:28:特管法開放6項細胞治療技術,癌細胞殺手竟然是⋯⋯?
17:37:人類對抗大自然的武器,竟然是這個!?
26:28:不要迷信細胞療法,選擇適合療法更重要。
28:37:正規療法也沒用,茫茫治療路究竟該如何?
張文震小檔案
現職:
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理事長
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系主任
經歷:
長庚醫院腫瘤科總醫師
學歷:
中山醫學院醫學系
聯合報健康事業部
製作人:韋麗文
主持人:蔡怡真
音訊剪輯:許凱婷
腳本撰寫:蔡怡真
音訊錄製:許凱婷
特別感謝: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/comments
本集來賓:張朝凱/台灣醫事法律學會理事長
本集重點:
美國醫療暴力事件頻傳,有人在急診室潑尿、撒野,甚至踹懷孕的醫師,所以越來越多州政府制訂法律,保護急診醫護人員,到底美國是怎麼做的呢?
這次,我們邀請到台灣醫事法律學會理事長張朝凱,分享對美國、台灣相關制度的看法。此外,時下最夯的AI能否用來預防醫療暴力的發生?就讓我們來聽聽有哪些措施,可以讓醫護人員看診安心,病人就醫放心,避免遭到醫療暴力波及!
完整報導:https://health.udn.com/health/story/123161/8031588
重點時間軸
01:50:台灣急診病人等不到床,會出現哪些情況?
06:20:發現這種醫療暴力事件,真的非常可怕!
15:55:美國預防醫療暴力作法,台灣可不可行?
22:55:運用AI科技,有可能預防醫療暴力嗎?
蔡宏斌小檔案
現職:
台大醫院整合醫學科主治醫師
即將接任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執行長
經歷:
台灣醫院整合醫學會理事
台大醫院整合醫學科主治醫師
學歷:
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
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碩士
聯合報健康事業部
製作人:韋麗文
主持人:蘇湘雲
音訊剪輯:陳函
腳本撰寫:蘇湘雲
音訊錄製:許凱婷
特別感謝:台灣醫事法律學會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/comments
本集來賓:林應然/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
本集重點:
聽到腸病毒,大家都以為這是小孩子才會得,事實上,也有大人得腸病毒,而且症狀更嚴重,手腳長滿密密麻麻的水泡,當水泡將皮膚撐開,還會感覺疼痛。究竟感染腸病毒的症狀有哪些?成人跟小孩的症狀又有哪裡不同?
很多家長也會好奇,小孩得腸病毒,到底感染力持續多久?需要休息多久?出現哪些症狀就需要緊急送醫?這次,我們來請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談一下腸病毒狀況,找對方法,才能真正讓腸病毒退散。
完整報導:https://health.udn.com/health/story/123161/8001167
重點時間軸
04:10:腸病毒疫情攀升,竟和免疫負債有關
10:50:小孩感染腸病毒,哪兩種情況需住院?
16:25:腸病毒入侵,很少引起腸胃炎喔
22:00:大人感染腸病毒,原來也會這麼慘
24:20:腸病毒傳染期,沒想到這麼長
林應然小檔案
現職:
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
林應然小兒科診所負責人
經歷:
台灣兒科醫學會副理事長
台北市立忠孝醫院小兒科主任
台灣兒科醫學會秘書長
學歷:
美國喬治亞州立醫學院免疫過敏科研究員
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
聯合報健康事業部
製作人:韋麗文
主持人:蘇湘雲
音訊剪輯:陳函
腳本撰寫:蘇湘雲
音訊錄製:周佩怡
特別感謝: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/comments
本集來賓:歐弘毅/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
本集重點:
國健署數據,台灣糖尿病的盛行率大概有到10-11%,全國有近220萬名糖尿病患,每年以16萬名速度增加,每10個台灣人就能有1個有糖尿病,糖尿病已經身處你我的周圍,快要把我們包圍起來了,但是你/妳真的認識它嗎?
本集內容邀請成大醫院內分泌科主任、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歐弘毅,來聊聊民眾如何從生活中的小動作開始,認識糖尿病、及早預防!
完整報導:https://health.udn.com/health/story/123161/7978028
重點時間軸
05:42:吃少一點血糖就不高?糖尿病≠洗腎,血糖控制不好才可能洗腎?
08:43:糖友刻板印象:餐桌上的不平等
11:00:外食族買食物,營養標示要看「這一些」
16:09 研究表示兩類人容易喝甜:資工男、住家附近2間飲料店以上!
24:00 職場不平等糖友故事分享,上班頻尿竟丟工作
歐弘毅小檔案
現職:
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
成大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
成大醫學院醫學系教授兼任主治醫師
經歷:
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秘書長
台灣肥胖醫學會教育訓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(2019迄今)
中華民國內分泌學會第十四屆理事(2019迄今)
學歷:
國立成功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
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
聯合報健康事業部
製作人:王柏云
主持人:王柏云、周佩怡
音訊剪輯:蔡嘉哲
腳本撰寫:王柏云
音訊錄製:Studio 307錄音室
特別感謝: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/comments
本集來賓:蔡呈芳/台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理事長
本集重點:
前民進黨立委鄭運鵬的帥兒「德德」撞臉韓星車銀優,不過鄭運鵬曾自爆,自己年輕時被「乾癬君」害很慘,德德長那麼帥,會不會也引來乾癬君糾纏?
不過,話說回來,到底乾癬是甚麼樣的疾病?為什麼乾癬會這麼難纏,讓人飽受折磨?乾癬到底能不能治癒、斷根? 我們這次請到台大皮膚部主任、台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理事長的蔡呈芳醫師,來為大家解答,蔡醫師也分享不少特殊病例,還有人因為太聽媽媽的話,結果病情加重,怎麼會這樣呢?一起來聽聽看吧!
完整報導:https://health.udn.com/health/story/123161/7970240
重點時間軸
01:30:乾癬會遺傳嗎?男女出現乾癬年齡,不太一樣
06:05:把握黃金治療期,乾癬很有機會斷根、痊癒
09:15:乾癬病患常承受許多委屈,心事誰人知?
10:20:太聽媽媽的話,竟導致乾癬大發作!
14:45:一旦出現乾癬,許多其他疾病也會出來搗蛋
蔡呈芳小檔案
現職:
台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理事長
台大醫院皮膚部主任
台大醫院一般及皮膚過敏免疫科主任
經歷:
美國德州休士頓MD Anderson癌病中心研究員
臺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
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主任
學歷:
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
聯合報健康事業部
製作人:韋麗文
主持人:蔡怡真
音訊剪輯:蘇湘雲
腳本撰寫:蘇湘雲
音訊錄製:滾宬瑋
特別感謝:台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蔡呈芳理事長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/comments
本集來賓:蔡呈芳/台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理事長
本集重點:
你有留意你一天掉幾根頭髮嗎?100根、80根、50根....正常的掉髮量可利用洗頭前梳髮60秒看其掉髮情形而得知,不過,有些人就是一遇到考試及換工作就開始掉髮。
這種俗稱鬼剃頭到底怎麼發生?有辦法阻止嗎?若帶有雄性禿基因的人,有可能逆轉勝嗎?這些禿髮的正確知識及解方式,台大皮膚部主任、台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理事長蔡呈芳一次告訴你。
完整報導:https://health.udn.com/health/story/123161/7834486
重點時間軸
01:56:禿髮就只有你知道的雄性禿嗎?其實女生也會!
03:12:雄性禿能逆轉勝?這三個因素很重要,要筆記下來!
09:14:治禿頭藥影響性功能,性慾高低竟然與左右手有關?
10:56:會有鬼剃頭,跟這些原因有關
14:30:鬼剃頭有藥醫嗎?讓禿掉的頭髮長得回來的方法
18:06:一天掉髮幾根算正常?60秒快速髮測試掉髮量
蔡呈芳小檔案
現職:
台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理事長
台大皮膚部主任
學歷:
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
聯合報健康事業部
製作人:韋麗文
主持人:蔡怡真
音訊剪輯:滾宬瑋
腳本撰寫:蘇湘雲
音訊錄製:滾宬瑋
特別感謝:台大醫院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/comments
本集來賓:周昆達/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
本集重點:
你睡覺會打呼嗎?專家指出,民眾打呼越來越嚴重,有可能已經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,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、猝死風險,據推估,全台約200多萬人罹患此病,但多數人卻不知道!
想知道如何自我檢查睡眠品質嗎?睡不好又該掛哪一科?又要如何治療?睡眠環境又要怎麼營造?就讓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周昆達,分享讓我們一覺好眠的秘訣吧!
完整報導:https://health.udn.com/health/story/123161/7801680
重點時間軸
01:00:八成國人打呼不自知!可能演變成睡眠呼吸中止症,嚴重者甚至猝死!
08:00:睡眠呼吸中止症常見於中年以後男性,亞洲人竟然更嚴重?
15:41:填量表就能知道自己的睡眠品質!如果有需求,要掛哪一科?
23:55:睡眠呼吸中止症有分嚴重程度,該如何治療?哪些情況更需要積極治療?
31:42:失眠要解決根本原因,這幾種方法幫助你輕鬆入眠!
周昆達小檔案
現職:
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
台北榮民總醫院睡眠醫學中心執行長
台北榮民總醫院 胸腔部臨床呼吸生理科主任
學歷:
國立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
國立陽明大學醫學士
經歷:
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一般胸腔科主任
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重症加護專責醫師
聯合報健康事業部
製作人:韋麗文
主持人:周佩怡
音訊剪輯:周佩怡
腳本撰寫:周佩怡
音訊錄製:滾宬瑋
特別感謝:台北榮民總醫院、台灣睡眠醫學學會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/comments
本集來賓:陳麒方/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
本集重點:
今年冬天一波波寒流來襲,國人習慣利用傳統中醫來養生、進補,但若沒有依照個人體質進補,反而可能造成血壓升高、心跳加速、身體燥熱,或手腳更冰冷、拉肚子、血壓偏低,究竟應該要怎麼進補才好呢?
本集邀請到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麒方,來分享進補的種類和食材,以及可以幫助進補效果的3招小秘訣。趕快來收聽,聽完後,讓我們溫暖舒適地度過這個冬天吧!
完整報導:https://health.udn.com/health/story/123161/7671831
重點時間軸
02:00:中醫到底有沒有分科?不同毛病要怎麼區分治療方式?
08:55:天氣變化大,跑馬拉松發生OHCA,和心、肺有關嗎?要如何預防?
15:00:天冷呼吸道出問題,要怎麼樣保養比較好?
17:00:燥熱體質怎麼吃好?可以吃這些食材
19:30:中、西醫藥物可以搭配嗎?原來「雲端藥歷」這麼重要!
22:48:中醫師的「中醫養生法」大公開
陳麒方小檔案
現職:
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(第10屆)理事長
國際東洋醫學會(第20屆)學術顧問
學歷:
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醫學士、碩士、博士
日本國立京都大學博士後訪問學者
經歷:
中華民國考選部中醫典試命審題委員
中華民國教育部定助理教授、副教授
馬偕紀念醫院肺癌團隊、中醫部主治醫師
《中西整合醫學雜誌》總編輯
聯合報健康事業部
製作人:韋麗文
主持人:蔡怡真、黃琬淑
音訊剪輯:黃琬淑
腳本撰寫:蔡怡真、黃琬淑
音訊錄製:滾宬瑋
特別感謝: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/comments
本集來賓:徐文俊/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
本集重點:
「我的母親竟然不認得我,我是每天都在照顧她的女兒,為什麼她要把我當騙子、當賊防?」
失智症病患與家人的關係常需要重新建立、連結,互動模式與面對彼此的心態,也需要改變,這一條路並不容易,過程也常充滿艱辛,常需要更多的陪伴、傾聽與理解,民眾、病患家人對於失智症的認識,也需要更深、更廣。
台灣失智症協會所提供的服務,從台灣失智症關懷專線諮詢服務,到「瑞智互助家庭」社區服務、Young會館與Young咖啡館等年輕型家庭支持服務,乃至每個月的家屬課程講座、團體活動,甚至鼓勵失智者發聲、進行政策倡議等,都可為失智症病患、家庭帶來更多的資源、支援,徐文俊希望失智症病患、病患家人可以多運用這些資源,並得到更多支持的力量。
本集榮幸邀請到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,親自帶您了解失智症大小事!
民眾若要了解多一點資訊,可上失智症社會支持中心網站查詢,或撥打失智症關懷專線:0800-474-580(失智時,我幫您),將有專人解答、說明。
完整報導:https://bit.ly/46IDFMM
重點時間軸
02:20:失智症中心的成立目的?
13:50:失智症與一般老化的差異在哪裡?
21:50:失智症種類有哪些?
29:30:若疑似失智症,應該去看哪一科,需要做哪些準備?
34:15:如何預防失智症?
39:40:台灣目前可運用的社會資源有哪些?
44:15:台灣失智症協會已創立超過20年你知道有提供哪些服務嗎?
徐文俊小檔案
現職:
桃園長庚紀念醫院學術組副教授級主治醫師
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
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
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
學歷:
美國哈佛大學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雙碩士
台北醫學院醫學系
經歷:
北院區失智症中心主任
林口長庚醫院失智症科主任
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
聖保祿醫院神經內科主任
聯合報健康事業部
製作人:韋麗文
主持人:蘇湘雲
音訊剪輯:Shiro
腳本撰寫:蘇湘雲
音訊錄製:蔡嘉哲
特別感謝:台灣失智症協會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/comments
本集來賓:謝松蒼/台灣腦庫協會理事長
本集重點:
失智症、阿茲海默症、巴金森病、部分罕病等等源自於大腦的疾病,至今仍充斥許多謎團,若能解開,將為預防、治療帶來曙光⋯⋯
等了22年,台灣首座腦庫終於成立,腦庫中的2台冰箱,恆溫攝氏零下80度,未來將是存放無數自願捐腦的病友、健康人的大愛,肉體雖逝,卻留下解開疾病密碼的珍貴線索。
本集榮幸邀請到台灣腦庫協會理事長謝松蒼,分享這一路走來的艱辛,研究大腦對防治疾病的潛力,捐腦流程,以及大愛捐腦的感動故事!
完整報導:https://bit.ly/3T1abGP
重點時間軸
01:50:台灣為什麼要成立自己的腦庫?
04:50:腦庫歷經22年終於成立,辛酸血淚誰人知?
15:30:取腦到保存的過程分秒必爭,要怎麼做?
20:25:罕病病患捐腦,剖析疾病成因找出藥物解方!
35:25:無私大愛!捐腦、捐大體、捐器官能同時進行嗎?
謝松蒼小檔案
現職:
台灣腦庫協會理事長
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
台大醫學院解剖暨細胞生物學教授
經歷:
霍普金斯醫院神經科研究員
學歷:
霍普金斯大學神經科學博士
哈佛大學公衛碩士
台大醫學士
聯合報健康事業部
製作人:韋麗文
主持人:林琮恩
音訊剪輯:高啟書
腳本撰寫:林琮恩
音訊錄製:滾宬瑋
特別感謝:台灣腦庫協會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/comments
本集來賓:余黃平/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
本集重點:
手術前常要空腹幾小時,若忍不住偷吃會怎麼樣嗎?對麻醉藥過敏該怎麼辦?我有糖尿病、氣喘、高血壓等共病,會影響麻醉手術嗎?麻醉醫師跟麻醉師有什麼不一樣?⋯⋯
麻醉不比糖尿病、失智症、癌症等疾病,只是一下子的事,但其實麻醉本身帶有一定風險,因此術前建議跟麻醉醫師詳細討論。
如果想知道應該要跟麻醉醫師討論哪些內容?前面那些問題的答案又是什麼?那就歡迎收聽本集節目,跟著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余黃平,了解麻醉的大小事!
完整報導:https://health.udn.com/health/story/123161/7518005
重點時間軸
02:01:麻醉醫師在做什麼?「這個粉專」告訴你麻醉大小事!
11:42:皮膚鮮紅如蝦子,對麻醉藥過敏怎麼辦?
15:43:麻醉醫師不等於麻醉師?共病是麻醉最大的風險!
19:19:哪些人麻醉後容易噁心、嘔吐?有辦法減緩或預防嗎?
23:18:術前麻醉諮詢,保障安全,提升術後舒適感
26:29:難熬空腹偷吃會開不了刀嗎?長者或小朋友怎麼辦
余黃平小檔案
現職:
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
林口長庚醫院麻醉部一般麻醉科主治醫師
長庚大學教授
學歷:
長庚大學 臨床醫學研究所醫學博士
美國阿拉巴馬伯明罕大學外科研究中心基礎研究員
陽明大學醫學系
經歷:
林口長庚醫院麻醉部部主任
林口長庚醫院一般麻醉科主任
林口長庚醫院麻醉部恢復室主任
聯合報健康事業部
製作人:韋麗文
主持人:周佩怡
音訊剪輯:周佩怡
腳本撰寫:蔡怡真、周佩怡
音訊錄製:張羽萱
特別感謝:台灣麻醉醫學會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/comments
本集來賓:孫啟欽/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理事長
本集重點:
聽說現在的眼科雷射手術不只可以治療近視、遠視、散光,甚至還可以治療老花,眼科雷射手術真的有那麼神?接受治療後,真的就不用戴眼鏡,靠裸視,就能馬上「重見光明」?
這次,我們邀請到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理事長孫啟欽,和大家分享眼科雷射手術的前世今生,順便偷偷透漏,孫理事長也會分享他在門診遇到病患詢問的「神奇」問題,這些人絕不是奧客喔,大家千萬不要誤會,我們來聽聽孫理事長怎麼說!
完整報導:https://health.udn.com/health/story/123161/7488667
重點時間軸
06:25:許願做雷射手術讓眼睛回春20年,這可能嗎?
09:10:眼科雷射手術的前世今生,竟有這樣的演變!
14:20:老花和遠視、近視糾纏,讓人看不清、心很煩
21:10:動過雷射近視手術,為什麼還需要戴眼鏡?
24:35:術後繼續蹂躪雙眼,會發生甚麼悲慘結局?
孫啟欽小檔案
現職:
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理事長
基隆長庚紀念醫院眼科主治醫師
學歷:
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
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
經歷:
基隆紀念長庚研究計畫審核委員會主席
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副秘書長
長庚紀念醫院角膜科研究員
聯合報健康事業部
製作人:韋麗文
主持人:蘇湘雲
音訊剪輯:高啟書
腳本撰寫:蘇湘雲
音訊錄製:周佩怡
特別感謝: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/comments
本集來賓:林瀛洲/台灣運動醫學學會理事長
本集重點:
延後一年舉辦的杭州亞運,即將在明天(9/23)登場,台灣共524位選手出戰,羽球天后戴資穎、體操王子李智凱、等人都將再次披上國家隊戰袍,尋求奪勝機會。然而,選手場上爭取榮譽,下場可能滿身傷,這時就需醫療團隊協助復原,朝夕相處下,培養出革命感情。
這次很榮幸邀請到台灣運動醫學學會理事長林瀛洲分享,他與選手之間的暖心故事,像是跟戴資穎聊到未來退休規劃、王子維跟他打羽球會放水等等。此外,霹靂舞、電競等新興運動項目的選手又該如何照護?只有頂尖選手才有醫療團隊支持嗎?
為出戰杭州亞運的台灣運動健兒加油之餘,也來聽聽他們背後與醫療團隊的故事吧!
完整報導:https://reurl.cc/5O5O0n
重點時間軸
02:13:地方遠、項目多...杭州亞運對醫療團隊竟是超大挑戰!要怎麼部署、分工?
05:18:為什麼中華隊一天到晚被說失常?台北世大運後台灣成績比過去好超多,關鍵是什麼?
10:45:電競、象棋、霹靂舞進入亞運體系!這些選手要怎麼與醫療團隊配合?
12:21:選手與醫療團隊意見也會不合?受傷也要上場!銅牌戰讓隊醫都哭了
15:40:革命真感情!與戴資穎聊退休、與王子維打球都被讓、和田壘及林志傑小聚會..運動員在他面前毫無保留
21:44:每個運動員都有醫療團隊嗎?不夠厲害是不是就不能被照護了?
聯合報健康事業部
製作人:韋麗文
主持人:蔡怡真、周佩怡
音訊剪輯:黃琬淑
腳本撰寫:周佩怡、蔡怡真
音訊錄製:蔡嘉哲
特別感謝:台灣運動醫學學會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/comments
本集來賓:蔡長哲/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
本集重點:
「你就多想快樂得事情,情緒不要太負面⋯⋯」、「一下覺得上班工作效率高漲、突然之間又陷入了憂鬱⋯⋯」面對砸雜亂無序的情緒波動,知覺及行為的混亂,其實這代表著心理生病了。
雖然大家都聽過憂鬱症、躁鬱症、焦慮症、思覺失調等,但是你真的理解當中差異?這些疾病會不會遺傳?治療方法的口服用藥、長效針劑哪一個好?眾多的疑問就由這次來賓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蔡長哲逐一解答。
去除對於精神疾病的污名化,蔡長哲認為,心理、精神疾病要納入國高中課綱,好好的認識內心,這就如同感冒生病一樣,看醫生治療就能控制,我們一起把這張負面標籤,用知識來撕下它。
完整報導:https://reurl.cc/RzKzmz
重點時間軸
02:06:精神病vs.精神疾病有什麼不一樣?台灣精神病盛行率多少?
07:46:精神疾病原來會遺傳?青少年是好發年紀?
11:25:精神病不用再天天吃藥,1、3、6個月打一次針就好?
21:45:精神病出院後該怎麼辦?社區支援在哪裡?
29:10:如何溫柔地接住精神病患?從小教育很重要!
蔡長哲小檔案
學歷:
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畢業
臺北醫學院醫學系畢業
現職:
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
內湖身心精神科診所醫師
經歷:
台中美德醫院院長
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醫務長
聯合報健康事業部
製作人:韋麗文
主持人:邱書昱
音訊剪輯:滾宬瑋
腳本撰寫:邱書昱
音訊錄製:張羽萱
特別感謝:台灣精神醫學會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/comments
本集來賓:楊長豪/台灣眼科學教授學術醫學會理事長
本集重點:
「楊醫師,我買菜看不清楚菜價,菜到底新鮮、不新鮮,也看不出來,怎麼辦?」
楊長豪醫師指出,在各式各樣的求助病患中,不少是「糖尿病黃斑部水腫」造成,這也是糖尿病病患失明主要原因之一,上述病患所面臨的生活考驗,只是冰山一角,若不盡快揪出原因、展開治療,隨病情加重,病患的世界隨時可能陷入黑暗。
衛生福利部健保署自2023年2月起,放寬眼科新生血管抑制劑給付針數,最多給付14針,不過給付有些門檻,像糖化血色素( HbA1c)也需要達到一定標準,注射藥物後,黃斑部水腫、視力也都必須有改善,才符合後續申請資格。楊長豪醫師表示,透過藥物持續治療,病患的視力得以改善或是穩定視力,生活品質也可維持正常。
歡迎收聽本集理事長講堂!
完整報導:https://reurl.cc/3xqz0l
病友故事影片:https://reurl.cc/DArr3m
重點時間軸
02:02:糖尿病黃斑部水腫是什麼樣的疾病?為何會影響視力?
03:51:出現哪些狀況就該盡快就醫?診間案例分享。
10:35:糖尿病黃斑部水腫該如何治療?
14:50:治療要用針搓進眼睛內,會不會很痛?
18:34:健保補助放寬,呼籲更多病友積極接受治療。
22:12:不單單影響視力,糖尿病病患定期檢查很重要。
楊長豪小檔案
學歷:
台灣大學醫學系醫學士
台灣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管理碩士
台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
現職:
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
台灣大學醫學院教授
台灣眼科學教授學術醫學會理事長
經歷:
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眼科住院醫師
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眼科總醫師
台灣大學醫學院眼科助理教授
美國杜克大學視網膜科研究員
亞東醫院眼科主任
聯合報健康事業部
製作人:韋麗文
主持人:蘇湘雲、滾宬瑋
音訊剪輯:高啟書
腳本撰寫:蘇湘雲
音訊錄製:黃琬淑
特別感謝:臺大醫院眼科部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5am3ram00m001082k7sfhr5/comments